特色一:实验中心依托学校的外语学科优势和涉外教学资源,培养有双语基础的新闻人才 四川外语学院作为历史悠久和底蕴丰富的外语类院校,有其外语资料占有丰富,外语学风浓 厚等的独特优势,新闻传播学也具有其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专业特点。在当今全球传播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变成了人才需求的主流。在新形势下,拥有相对宽广的知识面以及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并拥有较高外语水平,更能适应全球新闻传播的一体化趋势。基于上述大环境,传播技能综合实验中心开设各专业实验课程都突出外语特色,如国际新闻、国际广告、双语播音与主持等都是本院各专业的特色方向;学院下设双语教研室,并开设多门双语课程,其中《广告英语》和《国际新闻报道》为重庆市双语示范课程。此外,《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是10年新开课程,为学生掌握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基本原理,体会双语传播的魅力,学会双语驾驭节目的技巧和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双语主持人设置。 实验中心与本院双语教研室合作,鼓励学生利用本中心实验室各种设备,于2010年组建了小型国际通讯社川透社(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Press,C&T)。2010年川透社建社伊始,该社成员就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制作出川透社双语新闻载体——纸质文档第一期。 该社成员在本实验中心教师指导下,利用中心平台,落地社交网站人人网公共页面,定期连续发表双语新闻译稿,上传了200余篇最新双语国际新闻,随后又陆续在新浪网上开通了川透社博客和微博,在校内外获得良好口碑。不管川外运动会还是前外长李肇星讲座,川透社都会对此类重要新闻进行现场双语微博直播。实验中心教师将川透社成员分成五个编委和五名负责人,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名编委和负责人负责当天资讯的翻译、编辑上传。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到经济学人……这些重要报纸的英文网站中所刊出的当天重大新闻讯息都会以双语的形式在川透社的微博中出现。从2011年4月开始,川透社成员利用实验中心平台开通新闻博客和微博,除继续上传双语新闻之外,该社成员还尝试在微博上报道篇幅在114字符之内的英语消息。 实验中心与四川外语学院大外部合作,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程度因材施教,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在英语学习中不受课时、教师等因素的影响的优势,自主学习实验室为川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又一宽广的平台,有利于不断推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 传播技能综合实验中心存储有超过10个TB的外语类节目资源,演播室和配音室为双语播音与主持训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电视编辑机房则能方便学生进行影像节目的语言翻译和字幕编辑。采用全球专业翻译领域的标准工具Trados,极大地提高了翻译作业的一致性和工作效率。川透社成员也利用传播技能综合实验中心硬件资源编辑双语音视频材料,实验教学效果良好。这些优势使实验中心在培养具有国际化传播视野和技能的新闻传播人才方面特色鲜明。 特色二:以培养综合技能为目标,创建以“任务驱动式”为中心的五步教学法,学生实践成果丰富。 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对学生提出的任务不宜过细,应留有余地,并把握好任务的质量,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景中提出任务;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达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因此对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实验教师备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在设计课堂任务,并且设计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 通过“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五步教学法”来 提高课外实践项目开放率。其中“五步教学法”为: ① 创设任务情境 ② 提出具体学习任务 ③ 学生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④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⑤ 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检查 将教师科研教学立项引入校内基地的实践教学中,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鼓励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既定的实践目的和任务,提升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式教学已初见成效,它为优秀学生和具有个人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使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凡参加过个性化实验室锻炼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广告学专业驱动式教学成果: 其中,《金融危机背景下媒体农民工报道策略的研究与思考》、《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县域现代传播体系构建调查与思考》等项目来自严功军教授对区域媒体研究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广告教育发展调研》和《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广播广告教育发展调研》来自于黄蜜老师2009年的校级科研立项《直辖以来重庆广告发展研究》;《从广州亚运会看我国对外传播新趋势》来自于郭赫男教授对外传播课题。 学生自主引入横向课题是《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完成的。2010级广告班的学生结合课程所学知识,结合任课教师的实践作业要求,分小组完成了5个真实市场调研项目。其中,奶牛梦工场调研项目引起了商家高度的重视,并有意向与学生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由于每一个项目都是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寻找到的真实调研项目,整个调查内容都是与商家商谈后,了解了其真实市场需求后的结果,因此调研项目本身是具有市场价值的,学生在实践中也就获得了真实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验。此外,广告学专业还安排学生参加每年的广告艺术节大赛,每年因广告艺术节提案大赛产生的学生创新成果丰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获得重庆业界专家评委的高度赞扬。2011年9月5日,我院广告学专业一共组织七组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策划类作品的比赛,最终斩获一等奖一项(全市共两项),三等奖三项(全市共七项),入围奖三项的优异成绩。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驱动式教学成果: 在摄像教学方面,摄像老师邬建中先后获得了《电视摄像教学改革》、《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模式》等教改课题。在课堂中按新的教学思路组织学生对新的摄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成果是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新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浅析网络视频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等论文。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中国时报组织的“金犊杯”海峡两岸电视广告大赛;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工商局、精神文明办、重庆广电局组织的重庆公益广告大赛;由重庆广电局、重庆科教频道组织的重庆首届纪录片提案大赛,分别获得各种奖项五次。 特色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五步教学法”,实验中心全面打造质量保证体系,设有专业责任教授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小组,全面负责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每学期规定相应随堂听课记录,制定实验教学改革计划,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落实到每门实验课程、每个实验项目、每名实验教师,建立了学生评分、老师自查、学院抽查、实验效果评定等立体考核措施。 首先,健全新闻传播学院(教研室)二级质量监控组织,全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学院办公室组织日常工作。教学秘书负责全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总体协调。 其次,坚持听课制度,建立和完善听课制度,学院、系(教研室)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营造一个全院上下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 再次,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制度,在全院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课堂实验教学质量评估、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 最后,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处理系统,健全教学信息反馈处理制度。重视收集、分析和整理教学督导员、教务秘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反馈的各类教学信息,充分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化手段拓宽信息收集、反馈渠道。 |